公司搬场 空调拆装
工业搬场 家具拆装
起重吊装 布展撤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3.8%,较3月回落4.9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两个月低于50%,4月份指数收缩幅度进一步加大。而5月份,随着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力度的加大,物流业景气指数可能会有所回升。
当下,在我国多地疫情持续散发的情况下,一些封控区、管控区交通运输不畅不可避免,这也给物流业带来运营上的困难。
湖北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上周他公司从武汉发往外地的物流车,因当地管制无法下高速。无奈之下,他只好花高价让当地有车辆通行证的司机来接货,这大大增加了其运输成本。
后疫情时代下,供应链和物流如何协同保障?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物流产业中心主任刘大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针对疫情防控中保障群众生活和生产的供应链物流采取的是“应急物流”模式。“应急物流”只能解决短期灾害、灾难的应急物资保障,无法解决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的物流保障。在仅有“应急物流”保障时,面临的市场需求千变万化,紧缺的标准化供给必然无法满足特殊紧急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刘大成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处于长期防控的疫区,要从“应急物流”模式过渡到“计划管制物流”模式。应迅速评价和划分物资保障的重要程度和响应程度,分级、分区、分类并逐步扩展物流供应链保障能力。
二是在缺乏“计划管制物流”预案的情况下,须弹性将“应急物流”逐步引入“平时物流”体系。即疫情防控区的供应链物流,可以尝试逐步将经过商业压力测试的“平时物流”体系引入到非专业且未经过压力测试、专业化、市场化的“应急物流”体系中,这种模式被称为“平急融合物流”体系。
三是在严格疫情防控约束下主动转变运输方式,建立多式联运机制。通过将不确定性强的外部跨省、跨市公路物流转化为不确定性大幅降低的铁运、水运和空运物流,充分利用这3种运输方式封闭且内部管制能力强的特征,提高供给、消费的点到点保障比例,减少外部不确定人员的接触频率,降低疫情扩散强度和频度的风险,也为国家长期推行提升多式联运比例的物流机制奠定市场化先行的基础。
四是鼓励多种形式的物流体系和物流联盟。在“应急物流”和严格防控状态下,若不能实现“公转铁”“公转水”或“公转空”的跨省、跨市公路货运物流体系,可以通过鼓励覆盖物流网络多的物流头部规模企业组成临时或短期的物流联盟。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推动应急状态下物流联盟内部的“甩挂运输”,降低司机和物流从业人员直接接触的频率。